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开放日演讲 | 车浩:在北大法学院成为一个正义的演奏家


  2712字,阅读约需20分钟(含视频)


演讲者介绍:

车浩,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获北京大学刑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2010年9月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法学院。




开放日车浩教授演讲


各位同学,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北大开放日的现场,我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车浩。我的专业是刑法学,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在北大法学院成为一个正义的演奏家”。


繁体字的“灋”包括三个部分。左边是三点水,寓意为公平。右边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廌”,是一种传说中的独角兽,能够辨明是非曲直。当它发现奸邪者的时候,就会用角去触击。它也是司法正大光明、刚正威猛的象征。右边的下半部分是一个“去”字,代表法律的惩罚。



法平如水,即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千百年来对法的基本理解,也是具有重要文化含义的比喻,它概括了几千年来中国法治文明的精髓。而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话中,正义女神代表着法律。她一只手拿着天平,象征着度量的公平公正;另一只手提着宝剑,象征着惩恶扬善的力量。她的双眼被蒙住表示司法的理性不受外界表象的蒙蔽和诱惑,不畏强权,不循私情,一视同仁。在正义女神的雕像背后,往往会刻有一行小字,翻译成汉语是“实现正义,哪怕天崩地裂”。



无论古今中外,法律的目的都是实现正义。但什么是正义呢?我们希望好人能得到奖励,希望坏人会受到惩罚;希望努力工作能够得到尊重和回报;希望每个人都能享有自由和自己应得的财产;希望能够生活在一个公权力有约束、私权利有保障、强权者不能肆意横行的安全和平的社会中。

为了实现这些正义的要求,我们需要法律。但是如何制定出能够满足正义要求的法律,如何解释和使用法律才是正义的,这些都是古往今来的许多智者所思考的难题。比如国家的公权力应当怎么配置,才能实现机构之间的制约和配合?参与制定法律的人要经过什么样的程序选举出来,才可以代表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一个政府对公民违法行为的处罚有没有不可逾越的边界?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从摇篮到坟墓,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大致相同的人生阶段,婴儿能否喝到安全的奶粉?各地的学生是否享有同样的教育权利?走入社会,我们的工作权利如何得到保障?生活中的每一次交易,如何确保合同的自由和安全?在爱情方面,法律又怎样为婚姻家庭的稳定保驾护航?垂垂老矣时,你是把财产留给子女继承,还是捐赠给这个社会?又通过什么样的制度才能够保证,当你已经不在这个人世间的时候,你的心愿仍然能够得到尊重和满足呢?如果有黑心的商家故意往你的奶粉中掺毒;如果执法人员徇私枉法,收受贿赂,给了你不公平的处罚;如果你买车买房买手机,被人欺骗,遭受了财产损失;如果你和你的爱人由爱生恨反目成仇,大打出手,最后造成一死一伤,这些结果都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不是一句简单的“绳之以法,严厉惩罚”就能够回答的。这不仅需要制定出最合理、最良善的法律,还需要面对“法有限而情无穷”的世界。通过精细的解释和使用,让法律之光能够最大程度地笼罩我们世俗化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案件中的名字都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与在座的你我一样,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可能只是被命运所系,卷入到偶然的漩涡中,成为被害人或者犯罪者。如何在一个个案件中实现法律所追求的正义,这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要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对人情世故的洞见。这是一种需要对正义和人性有着高度理解且充满智慧之美的艺术。对学生进行这种专业记忆和理念的教育和培养的地方,就是法学院。经由法学院的培养,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己任的人,就是法律人。北大法学院想要培养的法律人就是这样能够演奏正义的艺术家,一个理想主义的法律人。


北京大学法学院诞生于风雨飘摇的晚清,百年来这里已经成为群贤聚集的法学重镇。在这里教书和求学的人中,有无数让我们感到骄傲的名字。百余年来,李大钊、张志让、蔡枢衡、钱端升等曾在这里开启中国近现代法学教育的先河,陈守义、王铁崖、龚祥瑞等在此完成了新中国法学学科的奠基,陈兴良、姜明安、朱苏力等一大批当代著名学者正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理论,王家福、高铭暄、李克强、邱碧华等各界精英曾在此求学。



百余年来,从这里走出来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法治发展、促进国家富强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今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在当年那场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中,公认的学生领袖、当时的中国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北大的学生会主席段锡朋同学就是当年北大法科的学生。


今天北大法学院拥有近百名法学教师、长江学者、跨世纪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老师参与制定了大量国家法律的起草和修订,并参与了许多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为各类各级决策机关提供的咨询不计其数。多位教授先后为中央政治局和全国人大授课,这里已经成为国家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智库。



北大法学院一直将培养具有高度国际视野和全球化参与意识的学生作为培养目标。截止2019年3月,北大法学院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在内的110个合作伙伴,遍布美洲、欧洲、大洋洲和亚洲的25个国家和地区。每学年,法学院都会选派150余名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学院还设立了专门的交流基金,为学生出国提供资助。



从2019年起,也就是从今年9月份入学的这一届起,学生可以参加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本科法学双学位项目。加入这个项目的学生将在北大和港大分别接受两年半的专业学习,五年后学习期满,同时获得由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颁发的法学学士学位证书,同时获得当今世界两大法系——大陆法和英美法系——的系统教育、双向认可。在北大的本科培养招生国际化改革中,法学院勇当先锋。


一直以来,北大法学院都是引领中国法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先行者。最近几年,法学院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由北大本科生为老师授课打分的评估体系中,法学院的课程评估分数在全北大所有文理院系和专业中,最近三年连续保持全校第一。同学们的满意是对我们最好的激励,也是所有老师教学努力的方向。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QS世界大学排名法学专业2019年的榜单中,北大法学院排在全球第23位,连续五年稳居大陆地区第一名。



北大法学院毕业生的全球雇主评价依旧保持强劲优势,以87.5分位居全球法学专业第九名。在北京大学28个全球50强学科之中,法学作为社会科学领域排名突出的学科,为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各位同学,“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它在前行时始终带着一颗年轻的不断奋进的心。北大法学院的光辉历史与未来,由一代代北大法律人怀揣梦想,脚踏实地,携手创造!



真诚欢迎各位同学选择北大法学院,期待你们在北大法学院成长为一名能够奏响正义之声的艺术家,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北大法律人!


北大师说 | 车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内附精彩视频)


最新解读 | 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法学双学士项目


视频 | 北大法学,来了!


北大学科 | 法学院:法理精神,学以传扬


图说北大 | 法学院:法理有常,学以治变

相关阅读


编辑:安天源

美编:佘宜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